最新文章
報名通道
常因為睡眠姿勢不好,讓頸部肌肉緊張,頸椎小關節錯位,或是頸部受涼等情況,使氣血凝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落枕。落枕疼痛難忍,該如何處理呢?今天重慶六合學校跟大家分享用艾灸調理落枕的方法。
落枕艾灸常用穴位
后溪穴: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掌指關節)后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上。
天宗:在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的等分線上,當上,中1/3交點處,或肩胛岡下緣與肩胛骨下角連一直線,與第4胸椎棘突下間齊平處,與臑俞,肩貞成三角形處即是本穴。
外關:于腕背橫紋中點直上2寸,尺,橈骨之間,與內關穴相對處即是本穴。
肩中俞:在脊柱區,第7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2寸。 天柱:在頸后區,橫平第2頸椎棘突上際。
風門: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阿是穴:阿是穴就是痛點
艾灸這些穴位可以達到疏通經絡,祛風散寒,調和氣血的作用,若落枕伴有肩痛,加肩髃,肩髎穴;若臂痛加曲池,外關穴。
艾灸時,點燃艾條懸提在穴位上方,距離皮膚3厘米左右距離,以產生溫熱感,無灼痛感為宜,一次10-20分鐘,以皮膚出現潮紅為度。一般為晨起感到頸后僵直,不能自由旋轉,轉動疼痛,甚至俯仰也有困難。使用艾灸或推拿的方法,對調理落枕有一定好處,雖然現在是夏季,但仍存在晝夜溫差大,氣候多變的問題,所以要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落枕。
重慶中醫培訓 重慶艾灸培訓
渝ICP備11003565號 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0511號 網站地圖 | RSS | 百度地圖 (部分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