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報名通道
經絡學說在中醫理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醫認為人體有12條正經,外加任督二脈,一共14條經絡。《黃帝內經》講:“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人體經絡必須保持暢通,若是不通,則百病叢生。十二經脈內屬臟腑,與五臟六腑相聯系,對人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重慶六合學校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各個經絡的主治作用及常用穴位。
(1)手太陰肺經:主治胸、肺、咽喉、氣管的病癥。 常用穴位:太淵,列缺,孔最,尺澤,中府。
(2)手陽明大腸經:主治牙痛,面頰部腫脹,腹部疾病,目疾。常用穴位:商陽,合谷,陽溪,手三里,曲池,臂臑,地倉,迎香。
(3)足陽明胃經:主治腸胃病,口鼻頸,喉部等疾病。 常用穴位:承泣,四白,大迎,頰車,下關,乳根,天樞,水道,歸來,梁丘,犢鼻,足三里,豐隆,厲兌。
(4)足太陰脾經:主治腹脹,腹滿,氣脹,消化不良而見的嘔吐,溏瀉。 常用穴位:隱白,公孫,三陰交,陰陵泉,血海。
(5)手少陰心經:主治“心”方面的疾病,眼疾,上臂及前臂內側后緣痛,胸脅疼痛。 常用穴位:少海,陰郄,神門。
(6)手太陽小腸經:主治耳聾,眼疾,面頰腫,頭項痛。 常用穴位:養老,小海,肩貞,天宗,聽宮。
(7)足太陽膀胱經:主治小便異常,頭項痛,背腰痛,目痛,鼻塞,下肢痛。 常用穴位:睛明,攢竹,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大腸俞,八髎,膏肓,至陰,昆侖,承山,委中。
(8)足少陰腎經:主治腎的疾患,腰痛,水液代泄,生殖,納氣。 常用穴位:涌泉,復溜。
(9)手厥陰心包經:主治心胸煩悶,心痛,掌心發熱,腋下痛。 常用穴位:勞宮,內關,曲澤。
(10)手少陽三焦經:主治水道通調不利,氣化功能失司,三焦實證。 常用穴位:中渚,陽池,外關,支溝,天井,肩髎,翳風,角孫,耳門。
(11)足少陽膽經:主治口苦,嘔吐,胸脅痛,偏頭痛,目外眥痛,嘆氣。 常用穴位:瞳子髎,風池,肩井,絕骨。
(12)足厥陰肝經:主治與肝有關疾病,頭痛,目疾,脅肋痛,腹痛等。 常用穴位:太沖,章門,期門。 在奇經八脈中,任脈,督脈用的較多,故在此做簡單介紹。
(13)任脈主治胸腹部,男女生殖系統,咽喉部疾病。常用穴有,中極,關元,氣海,神闕,水分,中脘,鳩尾,膻中,天突,承漿。
(14)督脈主治頭腦,五官,脊髓,生殖疾病。常用穴有腰陽關,命門,至陽,身柱,陶道,大椎,啞門,風府,百會,上星,神庭。
想系統學習經絡腧穴,建議您到重慶六合學校進行專業培訓,我校起源于1983年衛生局創辦的中醫中藥針灸推拿進修班,提供專業系統的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常年面向全國招生,常年開設:中醫針灸培訓、推拿培訓、康復理療培訓、正骨整脊培訓、小兒推拿培訓等等。
咨詢電話:
18983922665(何老師)
18983922279(張老師)
18983768298(張老師)
18996384573(喻老師)
17353102698?(余老師)
023-63839688(座機)
渝ICP備11003565號 渝公網安備 50010302000511號 網站地圖 | RSS | 百度地圖 (部分文章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