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哪些穴位可以養腎?重慶中醫培訓學校為您解答
時間:2020-12-31 來源:重慶六合職業培訓學校 點擊:
次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源,臟腑機能活動的原動力。腎的精氣從功用來說可分為腎陰、腎陽兩方面。腎陰與腎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人體的動態平衡。當這一平衡遭到破壞后,就會出現腎陰、腎陽偏衰或偏盛的病理變化。
艾灸養腎的穴位
1、神闕穴
就是肚臍眼,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灸此穴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蘇固脫之養生功效。常灸神闕穴,可起到強壯體質、延年益壽作用。
2、關元穴
位于腹正中線上,臍下3寸處。灸此穴有溫腎健脾、補益固脫、散寒止痛、調經養血、保健延年的功效。主要可用于治療陽痿早泄、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產后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
3、氣海穴
位于人體的下腹部,在肚臍下1.5寸。灸此穴有壯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回陽益陰、調和營衛、延年益壽、抗衰防疾的作用。氣海和關元穴在人體下腹部,共同保護著生殖系統。下腹部是女性子宮、男性精囊藏身之處,都是極其重要部位。古人說“氣海一穴暖全身”,強調該穴保健養生作用。但陰虛者慎灸此穴,孕婦禁灸此穴。
4、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具有氣血雙補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此穴能夠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補腎壯陽,對調理脾胃虛弱等有幫助。
5、涌泉穴
在人體足底,位于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乃是腎經的首穴。艾灸此養生穴位,具有很好的補腎強體功效。
選好穴位后,將艾條點燃,在距穴位約2~3厘米處施灸,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即固定不動,可隨熱感而隨時調整距離。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或3日1次,長期執行。
中醫艾灸培訓 重慶康復理療培訓